【本涂装由『空門技術製造場』制作,本涂装是组成Key系作品主题联合机队『Kagi Alliance/关键联航』的一部分;基于平台《X-Plane 11》,Laminar&Diboalsham&TurboBlazer&Joey_C Boeing747SP机模制作】
【本涂装引用物作品著作权归属VISUAL ARTS/Key,仅由『Kagi Alliance/关键联航』负责本机的机主个人使用,不用于任何盈利用途,故涂装文件不会公开发布】
本涂装所有者(机主):空门伊万(笔者)
本机的【十字星模型】封绘, 本机的虚拟注册号:AB-1674S,『空技場』项目编号:ISK-070
各位朋友们大家好,这里是死后世界战线佯攻部队航空勤务班的空门伊万~
本期专栏将介绍本人制作与使用的一架个人主题痛机彩绘涂装——波音747SP “鸦红(Crow Red)” 岩泽雅美痛机。
【新的GDM JET与“壳子机”与练习用涂装】:
大概在这架涂装立项半年前,我就在构想一架新的“GDM JET”,一架在XP11平台活动的GDM痛机/巡演专机。“GDM JET”计划虽然计划覆盖目前『关键联航』涉足的全平台,但在2021年结束都没有在XP11把这坑填上,而是协助洛航制作了他麾下机队的“GDM JET” AB-57829“怪物航迹”号。
而在那时似乎除了我自己以外,XP11方面机队的各合作成员也暂时没有人像洛航和Apollo意愿特别有意愿制作或使用“GDM JET”,除开制作安排外,这也是搁置XP11方面的GDM JET的原因之一。
这时我突然想起来一款由X-Plane.org社区作者制作的波音747SP(Special Performance)模组,这是一款套用了默认波音747-400座舱的机模,也就是“壳子机”(低情商:壳子机,高情商:这是没有小翼的波音747ASB)。基础飞机模组由Laminar制作,机身模型Diboalsham制作,之后发布。再后来Joey_C取得授权后,继续修改这款机模,在有许可的前提下移植了由TurboBlazer移植的波音747-SCA主翼与引擎,并重新制作了驾驶舱贴图,追加部分PBR反射贴图,同时重新制作了机身涂装模板。总的来说就是org社区的整合模组,而Joey进行了最终整合。由于UV架构非常简单,他经常用于涂装创作,这引起了包括我在内的其他机队成员的关注,虽然是壳子机,但波音747SP还是相对冷门的机型,而且是一个免费模组,被授权整合的人正好也在机队合作活动。而那时Felis742还未发售,这款机模是当时XP11平台UV架构最简单的波音747,相对默认744的地狱架构和SSG的糟糕架构而言仍然是个很不错的选择。
所以在当时我也找Joey要了一份先备着,以后也许可以因为“SP”之名拿来做《Summer Pockets》的痛机,但到了2021年年末我意识到如今还能飞行的B747SP大多数都是专机,正好契合“GDM JET”计划的定性,所以想到干脆拿这款机模来做吧,顺便作为学747基础逻辑的入门练习机。同时也是给自己做一架在XP11平台活动的GDM痛机,这样在需要GDM痛机活动时自己可以多一个选择,而不是一直都要用老旧的AB-15147“乌鸦”号,某种意义上说本机也是“乌鸦”号的继任者。
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read/cv10938782
考虑到此前的“GDM JET”都是乐队主题,感觉也该做一架个人主题的了,那么果然还是做一架岩泽主题的吧,毕竟那是岩泽啊。
在2022年3月份,因为机队其他成员的时间安排,暂时没有新的痛机坑要做,需要做点什么练手。而我因为听GDM的新歌,听着听着就想到了把这个构想实行的设计方案,于是2022年3月10日,本机以ISK-070的项目编号开工制作。
【涂装设计介绍】:
由于做来练手的痛机,所以本机的涂装完成度并不高,留白较多,拉花较“轻”。整体设计旨在展现岩泽的表面印象,并尝试展现岩泽的音乐给人的印象,没有比较特别与深刻的寓意。
不过这次我对自己的布局思路有一定的自信,决定去找一位老朋友——神北响球老师,申请授权他在一年前所绘的岩泽作为主痛素材。本人刚刚踏上Key痛机之路的时候,响球也刚刚开始画Key作品同人,而如今我总算是有一版自己满意的设计,能够搭载他所用心付出的作品了。
为了发挥747SP的优势,本机痛贴布局仅设有一处痛贴,只有主痛没有其他痛贴。作为747家族的一个子型,747SP仍拥有二层客舱与前部机身曲面弧度小的特性,同时机身比其他波音747更短,适合在机身铺logo,所以只在前部机身设痛贴。为了占用更多机身面积,同时弥补机身贴图分辨率占用较低的不足,这次久违使用了“重叠痛”布局。这张岩泽本身的动感张力,使得主痛表现力比自己预期好上两倍!还是感谢响球愿意授权给我用。
拉花方面,这次尝试画了……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个条纹涂装,主要灵感来自日方键子过去的一些AB和LB痛车的常见拉花风格。具体画的则是完全是听着GDM新歌《Crow Blues》听着听着想出来的灵感,硬要形容的话,就是尝试做成“锐利中带圆滑”,“钢韧中带柔和”,“没有直接连接但连成整体”的感觉。其中融入了风、云、火焰、燃烧等元素,后机身涂装注册号的部分还可以看出羽毛的轮廓,垂尾还有一样风格的闪电图案,这是对AB-15147“乌鸦”号的一点致敬。前机身的条纹一部分用作前痛的切底,也作为一部分背景,类似“出框式”布局。还挡住了一部分重叠痛,与主翼配合切底重叠痛。如此与痛贴配合旨在提升一些层次感。配色为岩泽的两个印象色,分别为象征乌鸦的灰蓝色与象征岩泽发色的绯红色,最初的构想是打算两个配色分别做拉花,但事实证明还是做成投影比较好看。因为涂装设计是听《Crow Blues》得来的,而配色也是乌鸦色调和岩泽发色,因而得名“鸦红(Crow Red)”。
机身中后部涂装着大大的“Girls Dead Monster”logo,用于表达这架飞机所属的乐队。风挡后方和垂尾老样子刷上Key和SSS的logo。左舷涂装有“GDM JET”专属机徽以及“Iwasawa”,右舷涂装着机名标识“Crow Red”。不对称涂装专属机徽这在“GDM JET”中也是头一次,机名标识的灵感来自摇滚乐队BON JOVI过去的一架专机,注册号为N109P的格鲁曼G-159 “湾流G-I”,机头涂装的“Keep the faith”,大概也是机名标识吧。《Keep the faith》是BON JOVI的一张专辑,而GDM的Yui(LiSA) Only专辑《Keep the Beats!》的封面便是致敬它。因此以此为灵感涂装,毕竟Yui是接任的主唱嘛。不过因为右舷空间不足以涂装“GDM JET”专属机徽,“Crow Red”不得不涂装在右舷。
N109P“Keep the faith”(转载自JETPHOTOS,由Peter Bakema摄于1993年4月11日,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(EHAM))
此外主翼这次试着做了下反射,效果自己也比较满意,主翼额外涂装了一部分深色部分,尽管由于UV架构问题,与真机的角度和面积有所出入,但涂装着与机身一样的灰蓝色,象征乌鸦之翼。因为主翼与引擎镜像,惯例的VA logo没有涂装,而是追加了一个普惠的logo,因为缩小也看不出来文字镜像。
本机的『关键联航』虚拟注册号AB-1674S含义比较简单,16意为响球将这张岩泽投稿至Pixiv的日期,2021年1月6日,74S则是代表波音747SP。
AB-1674S “Crow Red” GDM JET机徽
本机在次日2022年3月10日晚定型涂装,成为了『关键联航』开工到定型速度最快的波音747,打破了『关键联航』一架747涂装至少需要做两个月的“诅咒”。
【为朋友送行而翱翔】:
2022年3月22日,机队合作成员寿子同志因留学返校要飞往新西兰,寿子也是跟我们一起玩了很久,参加与一起组织了很多次活动的老朋友了。这时我想到本机的航程也足够,于是临时决定进行一次飞行,对他搭乘的飞机(新西兰航空ANZ288航班)进行模拟飞行跟飞,为他送行——我想这可能是模拟飞行玩家最高的送行礼仪吧,顺便作为本机的首次航线飞行。我想这样的首航航线,还是很有纪念意义的吧。
由于本人当天玩模飞时间有限,所以并未全程跟飞,还请见谅。所以仅有前半段航线为“跟飞送行”,按时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(ICAO:ZSPD)出发进行跟飞,完全跟在寿子的航迹后面;后半段开启了XP11的时间压缩,提前抵达目的地新西兰 奥克兰国际机场(ICAO:NZAA)。
下面是此次飞行的截图:
停靠上海浦东77号廊桥位:
推出:
滑行至35R跑道:
起飞:
离场爬升:
昼间巡航:
黄昏巡航:
夜间巡航:
降高与进场:
近进奥克兰05R跑道:
落地(过程不算顺利,断AP太早,所以只有两张停下来的截图):
落地后滑行:
滑入奥克兰3号廊桥位:
停靠奥克兰3号廊桥位,完成首次航线飞行:
感谢各位朋友们阅读完本篇专栏,本涂装是本人首架以宽体客机为载体的,采用朋友的同人图作为主痛的痛机彩绘。此次飞行也是本人首次执飞宽体痛机,首次执飞洲际航线,首次为了重要的朋友送行跟飞。虽然此次飞行还是不能算顺利,各方面都有待提升,但仍然包含心意,也在此留个纪念吧。本机之后会进行机体子型号与机模航电的升级,敬请期待。
STAFF【『空門技術製造場』ISK-070项目小组】:
涂装制作/校对/执飞/使用:空门伊万
主痛绘制:神北响球
特别鸣谢(机模调整/涂装模板制作):Joey_C
【X-Plane 11方面机队】联航标准登记预览:
Aircraft in Simulator:© Laminar&Diboalsham&TurboBlazer&Joey_C
This Skin Product © Visual Art's / Key / Angel Beats! Project、© Visual Art's / Key
llustration: 神北响球